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柳智青 通讯员李铁)3月21日,受冷空气影响,吉林地区再迎降雪降温天气。通过地热采暖的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地面队室内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地面队党支部书记孙连成高兴地说:“地热供暖确实好,操作便捷,安全环保,单日最高节电3000千瓦时左右,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近两年,吉林油田从零开始积极探索地热效益开发利用途径,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和先导试验,在低渗透储层地热资源效益开发方面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截至目前,累计节约天然气20万立方米、节电25万千瓦时、节油60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吨。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李迎九认为,松辽盆地富含水热型地热资源,以大情字区块为例,地热能有利面积为270平方千米,地热资源量0.66亿吨标准煤,每年地热能可采资源达9.9万吨标准煤。然而,吉林油田储层存在物性差、单层薄等特点,单凭储层自然产能无法满足用能需求,需要通过人工储层改造增强热储层的孔渗性。
目前,吉林油田相继开展了报废井储层取热、报废井井筒取热、浅层地热供暖三项先导试验,以及资源评价、储层改造和工艺配套三项科研攻关,初步确定了油气站场附近的地热资源,形成了提高低渗透热储水量的改造方法,初步形成了井下流体高效举升及地面配套工艺,逐步替代天然气、原油和电进行供暖,其中浅层地热供暖面积为2000平方米。
“开展地热先导试验为推进多种场景、多种形式地热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李迎九说。未来,吉林油田将加大瓶颈技术攻关力度,努力实现地热规模效益开发,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