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工程公司中标海南洋浦6万吨/年PBST(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这标志着上海工程公司在碳四产业链工程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为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海南省“禁塑”政策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PBST是可降解材料的重要类型,也是碳四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之一。海南洋浦6万吨/年PBST项目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套落地的可降解材料装置,由仪征化纤公司与海南炼化公司合资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可降解材料的市场竞争力。
上海工程公司坚持做优传统强项,在碳四产业链工程技术方面深耕细作。多年来,上海工程公司持续完善碳四产业链技术合作研发模式,与大连院、北化院、石科院等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攻关,充分发挥公司在PTA(对苯二甲酸)工程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完成混合碳四-马来酸酐-丁二酸和1.4-丁二醇-PBS/PBST这一完整产业链上各关键环节和中间产品的工艺技术和工程业绩全覆盖。去年底,上海工程公司协助青岛炼化办理顺酐项目长周期设备提前订货,为项目及时高质量推进提供了条件。上海工程公司凭借在顺酐技术及工程领域的经验优势,聚焦关键设备设施,克服工艺包不确定、时间紧迫、人力紧张等困难,梳理完成需要提前订货的设备清单,助力青岛炼化向新材料生产基地迈进。目前,上海工程公司已具备为客户提供碳四下游全产业链工程工艺解决方案的能力,积极参与完成系统内外多套装置的前期策划和工程设计,同步推广自有工艺技术的许可和转让。
加快复合技术研发,在新材料领域加速攻关。“本次中标海南洋浦6万吨/年PBST项目是我们在可降解新材料领域,继PGA(聚乙醇酸)工程新技术后的又一次突破。”7月7日,项目经理陈益向记者表示。为了保证项目高质量推进,上海工程公司积极梳理工艺包,识别安全风险,全力保证项目本质安全。他们持续优化工程方案,开展详细设计,明确采购策略,准备施工分包招标,一体化推进设计、施工、采购,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力争打造新材料领域的精品工程。
该公司在做强传统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的同时,按照集团公司战略部署,瞄准“基础+高端”“化工+材料”发展方向,积极向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转型。他们把新材料工程设计能力提升作为公司“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探索技术耦合点,以“揭榜挂帅”的方式组建专家团队聚力攻关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寻源。目前,上海工程公司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已在PGA、PBST等可降解材料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并成功实现工程转化。
在“双碳”背景下,上海工程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产品品种多的优势,深耕高端聚合物、环氧化合物、高性能化工新材料、高端尼龙、医药中间体和医卫材料等高精尖领域,提升工程设计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产业链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