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长庆陇东页岩油生产现场传来喜讯:华某井顺利完成二开旋导“一趟钻”作业,并以首日进尺1855米、1.38天精准钻达目标地层窗口、7.5天钻至3758米完钻的卓越表现,刷新陇东区域页岩油二开作业首日最高进尺、最短入窗周期以及二开“一趟钻”最短钻井周期3项纪录。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指标的“三连破”,更是长庆油田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重大突破,为页岩油规模化效益开发注入了强劲信心,打造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高效钻井技术模板。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然而,因其储层致密、渗透率极低,页岩油开采难度极大。针对传统钻井技术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等诸多难题,长庆油田将旋导“一趟钻”技术作为破局的关键,致力于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实现页岩油资源的高效、经济开发。
旋导“一趟钻”技术,就如同在复杂的地下岩层中进行精准的微创手术,要在不更换钻具组合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特定井段的钻进任务。这样既能避免因起下钻更换工具带来非生产时间,又能降低井筒失稳、井下复杂等风险。
为确保此次试验取得成功,长庆油田集结钻井、地质、工艺等多领域精锐力量,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我们针对陇东地区的地质特性,优选出造斜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的旋转导向工具,搭配攻击效率出色的高效PDC钻头,形成了‘利剑’与‘坚齿’的最佳组合。”长庆油田陇东页岩油产建项目组技术负责人马海云表示。技术团队大胆借鉴国际“日进尺一英里”的先进经验,制定了详尽的钻井提速模板,精细编制地质导向全流程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安全高效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业过程中,技术团队根据实时反馈的地层数据,动态实施“一井一策”“一段一策”的个性化技术方案,确保钻井参数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就好比驾驶着高性能赛车,在复杂赛道上既要敢于踩油门,又要精准转弯。”全程坚守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唐冬说,“我们通过全面应用‘大排量、大钻压、大扭矩、高转速、高泵压’的强化钻井模式,力争把设备性能发挥到极致。而旋转导向系统,就是手中最灵敏的方向盘,能够在地下几千米的地方,实现毫米级的轨迹控制,指哪儿打哪儿,大大减少了轨迹调整次数。”
下一步,长庆油田将系统总结此次旋导“一趟钻”的成功经验,加快形成覆盖不同地质条件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推动该技术模板在陇东及其他相似区块实现规模化应用。
上一篇:中国石油前三季度经营业绩保持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