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和基础前瞻技术研究,创新技术支撑模式,努力为集团公司实施资源战略、稳油增气降本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在12月10日召开的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上,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一种超高温抗盐钻井液及制备技术”获2019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金奖。该项专利技术有效解决钻井液高温下稠化或减稀严重等难题,为深层及高温地层油气资源的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提供了支撑。
工程院紧紧围绕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和石油工程技术发展方向,以科研自主创新为龙头,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和基础前瞻技术研究,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创新技术支撑模式,努力为集团公司勘探开发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技术支持与服务。10年来,工程院累计承担国家、集团公司科研课题600余项,培育5项核心技术、3项品牌技术和10项特色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109项,为稳油增气降本提供技术保障。
工程院成立之初,正赶上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阶段,集团公司把页岩气列为上游板块重点发展领域。然而,我国页岩气地表状况、储层特征、资源特性等较为复杂,工程技术难题多,勘探开发难度大,国外技术适应性差,急需攻关形成与之相适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体系。
工程院从制定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发展规划入手,确定了把非常规油气资源工程技术培育作为关键技术之一的科技发展战略,组建跨专业研发团队,围绕页岩气深层钻井提速、高效压裂、降本增效等技术难题,强化关键工程技术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产业链的工程技术系列和规范,实现页岩气关键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大幅降低作业成本。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工程院先后与江汉油田、勘探分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及西南油气分公司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元坝、焦石坝、南川等地区建立前线试验基地,启动页岩气田钻井、固井及压裂现场技术支持工作。其中,涪陵页岩气井平均钻井周期缩短50%以上,单井工程投资降低20%,并创造多项施工纪录。
西北地区一直是工程院技术支撑工作的重点之一。2015年,工程院与西北油田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在北京成立专家支持小组,现场派驻技术支持团队,依托石油工程远程决策系统,以前后方互动共同会诊的形式,对现场重大复杂难题进行共同分析决策;在新疆轮台成立西北技术支持中心并建立实验室,将科研技术服务移向生产一线。今年6月,工程院还联合石油工程公司组建现场技术支持团队,在顺北油气田现场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工程院在西北地区已开展钻井、钻井液、固井、固完井工具、储层改造压裂等全井筒技术服务100余井次。
超深层地层钻井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喷、漏、卡、塌及高温高压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塔里木地区勘探开发提速提效提产。工程院针对该地区深层特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技术难题,创新深层特深层油气工程理论方法,研制出系列关键技术载体及流体体系,形成深井钻井提速、超深水平井钻完井、高酸性油气田安全高效钻完井、特深井安全钻井等技术,具备8000米以深的特深层钻完井施工能力,创出8588米的亚洲第一深井纪录,为塔河和顺北特深油气田的勘探发现和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工程院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不断释放创新创效活力;持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勘公司共建海外石油工程技术中心,与石油工程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发机构建立联合攻关机制,实现理论提升、技术引领和成果落地;持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搭建高端研发平台,建成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