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一部两中心”职责定位,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今年以来,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集团公司战略布局,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前瞻研究,搭建技术创新联合体;推进高水平联合技术研究,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通过创新能力、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全力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助力中国石化油气资源战略实施。
科研成就
●耐盐耐高温/超高密度钻井液技术成果荣获中国石化“十三五”技术创新创效奖、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大陆架公司生产的井下工具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固井工具领域的垄断,尾管悬挂器市场占有率达到75%,出口30多个国家
●截至11月底,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1件,支撑“深地一号”等重点工程建设20项
攻关成果
●制定了钻井、完井等8个专业的基础分析标准规程
●形成了76项标准、65个图版和36个表格的成果输出
●建立陆相页岩裂缝扩展模型,揭示了涪陵页岩气立体开发地层压力系统演化机制,为压裂液研发和安全钻井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对碳酸盐岩油气开发和页岩油气开发组建两所重点实验室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升级
赋能生产企业发展新力量
8月15日,从中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传来喜讯,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大陆架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首套直径365.13毫米大尺寸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在该井成功完成二开固井,解决了长裸眼全封固井难题,一举创下我国大尺寸套管下入最深(5853米)、套管下入吨位最大(浮重625吨)等多项纪录。石油工程技术万米深井配套工具研发再添新利器。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聚焦油气和新能源重大技术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做好技术支撑。针对碳酸盐岩、致密砂岩、页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深层超深层钻完井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智能钻井技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日费制”监督管理体系、地质工程一体化远程决策支持样板等,推动了深地工程、页岩油气开发、示范井工程建设等关键核心和基础前沿技术攻关,特色技术培育取得新进展。
其中,TEL200摄氏度高温MWD、微纳米强封堵钻井液等钻完井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助力顺北84X千吨井高效建设;华北J30-5-P16井开展“日费制”监督和专家支持,钻井周期较设计周期缩短35.9%,创工区最好指标,有效支撑油田增储上产。
今年,该院首次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光纤”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项目;集团公司“揭榜挂帅”等重大项目完成了核心部件、关键功能的试验验证;特深层二期万米井完成了钻井工程概念设计,形成工程地质因素预测和分段酸压改造等技术,标志着高温井下测量仪器取得阶段性突破,有力支撑了深地工程建设。
以改革助力科技创新
构建技术攻关高效组织体系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如何扛稳“一部两中心”职责,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认为,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理念之变,是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钥匙。
近日,中国石化上游板块首个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石工智控公司注册成立。这正是该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突出价值创造,加快科研改革,强化产融结合。他们坚持对内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强化科研攻关,实施科改行动,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对外搭建技术创新联合体,汇智聚力联合攻关核心技术,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促进创新链、创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全方位改革同步发力,激活科研创新活力。
他们构建“基础前瞻研究、技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支持”三级研发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中东研发中心上下游一体化”四个平台。优化研发流程,改进科研过程管理。推行“流程化、标准化、模板化、产品化”建设、双量化标准、4N基础工作法管理、发布工具等四类产品成熟度定级标准。健全与改革配套的内控制度,改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推行成果转化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夯实科技创新的根基,盘活现有技术链及优势产品。
同时,秉承“开放办院、开放搞科研”的理念,对外搭建技术创新联合体,不断深化与国内外机构的交流合作。拆除资源共享围墙,推行实验室共享,进行专业孵化,高水平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构建基本成型。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发力,让科研创新向现场聚焦、向“卡脖子”难题聚力。一系列举措让更多创新科研成果活起来、用起来,助力油田企业的技术支撑作用凸显。
今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温高压裸眼分段酸压工具等一批重点产品成果转化应用,科研成果转化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0%,实现了效益稳步增长。高温高压裸眼分段酸压工具应用成功率100%;8种产品新入选集团公司优势产品目录,实现规模化生产;射流冲击器在沙特成功转化,多烯烃催化剂等项目实现国际合作;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大陆架公司在中央企业所属“科改企业”2022年度专项考核中被评为标杆企业。
以党建引领赋能业务链
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才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为科研创新筑牢思想之基。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院把党建工作融入主题教育,以深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难题。通过认真检视整改,解决科研创新、改革管理、科研安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公司治理中的重点难点,直面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明确了在科技领域为党工作的职责使命。
敢于在解决问题上动真碰硬,把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他们结合巡视“回头看”、党建考核、民主生活会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西南、西北、天津等基层一线调研42次;针对加快成果转化机制运行不畅等重点问题,出台18项措施;为群众办好实事,一批职工群众关心的出行、住宿等难题得以解决。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党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信心不断增强。今年,该院成立科研攻关党员突击队13个,实施党员攻坚项目20个,开展党建共建26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工作延伸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落到实处。
展望未来,新征程上任重而道远。面对世界格局带来的大动荡、大调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将始终牢记“端牢能源饭碗”的嘱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持续抓好科技创新,持续突出技术示范,持续深化战略研究。推动技术自主可控,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定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为深地工程、示范井工程提供重点支撑保障,助力区域油气增储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