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天蒙蒙亮,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第一站外胡杨挺立,静谧中饱含生机。此刻,站外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而站内早已热闹非凡。员工们早早来到场站,在明黄色管线前,准备集体重温1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基层干部员工时的视频。
这一天,对于西气东输第一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年,对于塔里木油田是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重要发展之年。一年来,塔里木油田广大干部员工牢记总书记嘱托,笃行实干。让我们走进西气东输第一站,在变与不变中感受和见证塔里木石油人在“死亡之海”不断创造的能源“奇迹”。
“站好岗、供好气”
“站好岗、供好气,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一言一语,重若千钧。当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再次回响在西气东输第一站时,这些话语依旧振奋人心。
“这一年来,我们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油气保供、安全生产、数智化转型的重点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时刻不忘总书记对我们‘站好岗、供好气’的殷切嘱托。”总书记的连线画面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塔里木油田油气运销事业部轮南油气储运中心党总支书记骆兴龙的脑海里。今天再次重温,他依然难掩激动。
西气东输第一站承担着塔里木油田85%以上的天然气外输任务,是连接天然气上游各气源地和下游输气管网的重要枢纽站。一年来,西气东输第一站掀起了“学精神、见行动、站排头、当先锋”的热潮,切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加快提升供气保障能力的实际行动,干部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场站发展也迎来新气象。
“总书记叮嘱我们站好岗、供好气,特别是特殊时期,一定要守住安全,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青年员工田美霞在视频中又看到了去年此时她向总书记汇报的场景,心中暖意阵阵。回想这一年,她主动请缨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和场站员工一起加强技术创新,狠抓安全生产,实现了风险百分百受控、计量百分百准确、质量百分百合格,西气东输第一站荣获2023年“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1月18日下午,当记者跟随场站的工作人员穿梭于管线之间时,一台蓝色的小车缓缓追了上来。这是场站去年7月投入运营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它每天要进行2次自动巡检,巡检完后回到自己的“小窝”进行充电,准备下一次出发。
“这个机器人集成了红外相机、激光雷达、气体探头和超声探头等多种探测设备,可以实现场站智能巡检、数据记录整理和泄漏检测报警功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巡检效率,为我们保供气又增加了一项利器。”刚刚毕业1年的工艺设备工程师张雅慧见证了这名“新员工”的到来,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
这是西气东输第一站数智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西气东输第一站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先后投用甲烷激光遥感探测仪高空云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初步形成了地空一体、人机协同的智慧巡检新模式,现场安全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在全站干部员工共同努力下,西气东输第一站2023年平稳供气224亿立方米,近20年来累计向西气东输供气超3400亿立方米,为沿线4亿多居民和南疆800万老百姓送去温暖清洁的“福气”。
“挑战生命的禁区”
沿着西气东输第一站旁的沙漠公路继续往深处行驶,便是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海之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地下珠峰”,也是西气东输第一站重要的气源地所在。
这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对于过往的游客来说不可谓不是一处奇幻的风景。而对于长期扎根于此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者而言,却是一片“生命的禁区”。
正如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塔里木石油人常年在这片“禁区”闯荡、突围。从35年前会战初期年产3.39万吨的小油田,到2023年油气产量当量连续4年保持3000万吨稳产上产,塔里木石油人不断挑战“石油死亡线”,让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焕发能源的生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要在“生命的禁区”寻油找气,塔里木石油人还在不停穿越更多的“禁区”。
——突破思想禁区。
通往奇迹的路上往往荆棘丛生,挑战不断。
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就曾陷入油田“高产不稳产、见油不见田”的低谷。但塔里木石油人笃定深层超深层仍有大场面,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油气地质学理论的束缚,创新超深海相断控碳酸盐岩成藏地质理论,让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超深层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不凡“气”度。
从此,塔里木油田在通往“地下珠峰”的寻油找气路上披荆斩棘。尤其是2023年,塔里木油田不断加大风险勘探力度,5口风险探井获重大突破,“四新”领域多点开花,成功建成中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生产基地。
——突破深度禁区。
2023年5月30日,一声明快的汽笛声打破“死亡之海”的沉寂——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开钻了。这是一次对于一个国家钻井最高水平的考验,因为在向地下万米的征程中,需要面对以往从未有过的温压挑战以及看不见的困难。目前,深地塔科1井不断向万米目标逼近,每天都在刷新着深度的纪录。
回望整个2023年,塔里木油田完成了72口8000米级超深井,超过历年钻探8000米级超深井井数的总和,彰显了“反向登月”的硬实力。
——突破速度禁区。
囿于超深层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往塔里木油田“一口井打两个春节”,到后来“一年能打两口井”。
现在,这个时长将再次被突破——1月16日,富满油田满深805井用时61.6天钻至井深8000米,创下了国内直井段8000米内最快钻井纪录,超深层富集油气的“提现”速度有望再次被刷新。
成绩的背后源于塔里木油田全面推广应用复杂难钻地层提速关键技术,并将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案100%纳入设计源头,有力保障了超深层油气资源的高效快速开发。
“当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
在西气东输第一站的东南角,不久前“上新”了一套天然气余压发电装置,利用天然气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压差进行发电。产生的“绿色”电力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335吨,可完全中和西气东输第一站全年生产中的碳排放,实现场站零碳运行。
油气是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西气东输第一站的低碳化转型,同样也是塔里木油田近年来绿色发展的一大趋势。油气和新能源的融合发展,见证着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赋予能源保供“顶梁柱”新的内涵。
2023年,塔里木油田牢固树立“能源当量”的理念,抢抓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南疆地区太阳能资源禀赋好、可利用土地富余等优势条件,光伏装机规模一跃攀升至当前的70万千瓦,全年累计发出绿电超2.6亿千瓦时,能源供给总当量稳步提升。
在位于巴州的尉犁县,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一眼望不到边,整齐地屹立在戈壁滩上,正“争分夺秒”地捕捉太阳能。这里是全国光能资源较优越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项目就坐落于此,也拉开了塔里木油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大幕。
短短一年时间,塔里木油田的新能源事业从“零”起步,建成并装机叶城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伽师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突破,能源当量从此有了新的“增长极”,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塔里木油田油气业务的节能降耗减碳扩绿也在同步展开。
在英买、迪那作业区,采取更换低效能的电机与变压器、采取火炬熄灭等措施,6个月来节约3.1万吨标煤,减碳4.7万吨,先后建成节能降耗减排示范区;在轮南油田,实施光伏发电替碳、火炬优化改造减碳、碳汇林固碳以及CCUS埋碳多举措,整体实现负碳排放;在富满区块与博孜-大北区块,通过提高终端电气化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着力打造低碳、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工程……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将抵消、中和快速增储上产带来的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快速增储上产和“双碳”目标又将倒逼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正向“双循环”,“死亡之海”终将化身“绿电热土”。
立于苍茫戈壁的西气东输第一站,能源保供“顶梁柱”的故事还将在这里继续传唱,并跟随源源不断的气流穿越崇山、跨过江河,终将汇聚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澎湃动力。
下一篇:废弃光伏板正成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