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显著的升温造成全球多地极端灾害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说。今年两会上,绿色低碳、生态环保仍然是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等方面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美丽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防治“白色污染”,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塑料购物袋、快递袋、外卖餐盒、地膜、农药瓶、肥料袋、各种商品塑料包装……塑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工产品,但“白色污染”却着实让人头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塑料循环利用建言献策。
当前,世界多国出台以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为代表的资源循环利用相关法规,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我国现行的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法规,尚未对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饮料瓶级包装制品作出明确规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联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西省委会主委王书红,提出了“关于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塑料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难题。”戴厚良表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将促进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全面高质量健康发展。”
中空瓶体、工程塑料……这些资源化价值较高的硬质包装类塑料目前已经被较好地回收利用,但大量软包装类塑料,特别是膜袋类塑料多被填埋、焚烧或丢弃,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安装公司电焊班班长白景阳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塑料污染长效防治体系,推进塑料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工业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推动多元化能源谱系的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多元化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集团副总工程师,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立强表示,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建成了新疆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吉林大型集中式风电、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等一批项目,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未来,中国石油将加快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狠抓风光发电、气电、地热、氢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充/换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布局落地,当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种子队”。
能源行业是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国资央企引领中国能源行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国跃建议,在规模稳定性上发力,坚持“煤油气储、油化并举、平急结合”,加快形成能源安全链;在多元融合性上发力,推动煤电新油气氢核多元化能源谱系的融合,加快形成能源绿色链;在先进高效性上发力,发挥好央企的创新主体作用,建好用好国家级实验室和平台,带动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快形成能源科技链。
随着我国推动实施“双碳”绿色发展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措施正式生效,航运业也正在加大对实现低碳、零碳绿色燃料路径的探索。当前,多种能源均被纳入船用绿色燃料的未来选项,但这些替代燃料在全球范围内的供给量目前还很有限,难以满足全球航运业的未来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倪迪建议,加快构建我国船用绿色燃料供应链体系,破解当前构建船用绿色燃料供应链体系面临的储运及加注体系尚未建立、新能源上游产业起步和相关标准及规范亟待健全等诸多障碍。
加快发展氢能、新材料,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当前,作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氢能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石油化工行业代表们纷纷表示,在氢能产业上,要大幅降低化石能源制氢,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进氢能与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氢能示范应用重点项目。
海洋氢能也是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建议,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以我国相关领域重点央企为核心,联合上下游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出台海洋氢能发展总体实施方案,多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海洋氢能应用示范。
此外,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崛起,引发电力、汽车、通信等多个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带动上游产业如光伏组件、多晶硅以及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出现大量的新材料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公司筹备组组长李贵合表示,在市场前沿布局新材料基地是中国石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转型所急、公司所能积极布局炼化新材料业务,打造高性能聚烯烃、功能化合成橡胶、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产品巨人”,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链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这让我们感到绿色发展有希望,如果从工业硅到多晶硅再到硅片电池组件形成完整的绿色制造链条,会有效应对欧盟的碳关税以及碳壁垒,以实现全球化应用。(记者
孙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