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做专业的油气咨询服务商

专注于石油行业领域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资讯详情
南开研制高效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2024年08月14日•新闻资讯
       满足阴离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商业化应用需求

  中化新网讯 日前,南开大学罗景山教授团队等在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构筑了碱性条件高活性析氢催化剂,能够在每平方厘米5安培的大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满足了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AEM制氢技术被认为是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它集碱性电解水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两种电解水制氢技术优势于一体,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快速启停等特点,但在大电流密度下电解槽系统稳定性不足限制了其产业化应用。因此,开发大电流密度下寿命长、性能稳定的碱性析氢催化剂是AEM制氢技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据罗景山介绍,当前的电解水过程大多使用铂基材料作为析氢反应催化剂,性能优良但成本较高。钌作为价格较低的贵金属,具有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的耐久性,是铂的理想替代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被报道的碱性条件下的钌基析氢催化剂大多是在低电流密度下进行测试。能够在大电流密度下保持电催化剂的高性能,从而满足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需要,是我们团队攻关的核心问题。”罗景山说。

  由载体和贵金属组成的非均相催化剂是能量转换、化学合成和污染物降解等领域研究的重点。载体和金属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团队研究发现,钌纳米颗粒与氮化钛载体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能有效调节钌纳米颗粒的电子结构,优化氢中间体的吸附能,提高催化活性。

  “我们使用氮化钛负载的钌纳米颗粒催化剂作为析氢反应催化剂组装了AEM电解槽,在每平方厘米0.5安培、1安培和2安培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实现了70.1%、64.3%和58.0%的能量效率,并能在上述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性能几乎没有衰减。”南开大学博士生赵佳说。

  “在每平方厘米5安培的工业级电流密度下,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在AEM电解槽中高效稳定运行,满足了AEM制氢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需求。”罗景山说,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投入到绿氢制备技术的自主研发之中,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为构建零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绿氢能源供给体系贡献力量。
电子情报信息
  • 《石化科技周刊/报》
  • 《石油公司周刊/报》
  • 《石油要闻周刊/报》
  • 《石油科技周刊/报》
  • 《天然气市场周报》
  • 《油气管网观察》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石油周刊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   企业展厅   |   油价信息   |   展会信息   |   投稿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电话:010-63822758
E-mail:jd@cpptn.com.cn

扫描进入手机站

(c)2007-2025 cppt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