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深拓’产品研发立足油气工程服务市场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的痛点、难点,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近日,在西南石油工程公司创新创效大赛现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文听完“西南深拓”品牌介绍后,给予高度评价。
从酸性气、致密气,到深层页岩气,再到“三高”井油气测试,西南石油工程“西南深拓”技术品牌着力解决川渝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的痛点、难点,发展形成了三大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服务技术体系、六大石油工程特色化业务,并自主研发了高端钻井液助剂、高温高压测试工具等一系列产品,为“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工程技术支撑。
埋下一粒种子
蜀道之难,源于巴蜀地势之险。
“川气”难觅,只因油气深藏于超深、特深、非常规储层中,历经高温、高压、高含硫极端考验,好似“烈火烹油”,险象环生,且地层脆弱,易垮、易塌、易漏,危机四伏,勘探之路步步维艰。
然而,正是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却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土,吸引众多油服企业竞相而来、各展所长。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西南油气“根据地”里杀出一条血路,勇当“主力军”?
曾带队完成林页1井等重点探井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西南石油工程70277钻井队队长李建军说:“我们要发扬西南石油工程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行动获得广大业主、客户的认可。”
李建军带队不断刷新施工纪录,靠的就是技术和服务“双一流”的理念。
“近年来,公司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针对性地梳理完善‘核心技术树’,推动了石油工程技术进步,大幅缩短了钻井周期,为甲方降本增效作出了很大贡献。”李建军感慨,“在川东北区块,原本需要近300天才能完成的7000米超深井施工,如今仅需100余天。”
今年10月11日,他带队完成“1字号”重点预探井——长胜1井,创国内小井眼取芯井深最深纪录,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高度评价,认为该井地层裂缝发育、承压能力低,西南石油工程有效解决了井漏等世界级难题,全面展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实力。
这一显著成绩,源于该公司不断深化“成就甲方才能成就自己”的品牌理念,努力将品牌意识植入每名员工心中、融入每道生产工序、嵌入每条价值链条,培育和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精心培根育苗
“看!我们又上央视了!”7月30日晚,西南石油工程压裂队队员小李举着手机,屏幕上《经济半小时》栏目正播放着副队长江南在接受采访。原本安静的办公室瞬间沸腾,朋友圈被刷屏,讨论群里热闹非凡,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
回想6月11日,《朝闻天下》报道金页3HF井、资阳2井获高产气流,公司上下也是一片欢腾。如今,央视再次以“深地工程:端牢‘能源饭碗’”为题,深度报道西南石油工程助力深地工程建设,推动寒武系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新突破,更让全体员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与激励。
“寒武系页岩气以埋藏深、岩层厚度薄及储层改造难度大而著称。”该公司科技管理及攻关专家颜磊介绍,能获得央视关注,得益于公司探索形成的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服务技术体系。
他们围绕超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卡脖子”难题,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研发了一批关键设备、工艺、助剂,构建了一整套钻完井技术和特种作业技术,掌握了超深复杂井安全成井关键方法,为安全高效完成高难度钻井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超高温高压封隔器,是其中的代表。
传统封隔器直径较大,且耐高温、耐高压性能偏低,采集到的数据无法精确反映储层情况。
2017年,面对国内外技术空白,该公司凭借“提前一步”的创新意识和“领先一步”的技术积累,依托集团公司重大项目,开启了小尺寸封隔器技术攻关。
他们以功能结构为基础,重新构建了小尺寸测试封隔器各零部件的虚拟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参数、核实数据、查阅资料,一步步攻克关键结构设计、关键尺寸公差优化等难题。
最难突破的是水力锚爪及锚孔等结构设计,这是工具的核心部分,因为国内外常用小尺寸测试封隔器无法承压105兆帕,必须自主研发满足高温高压等关键性能要求的新结构,其材料、设计、制造与试验难度极大,属于行业内最顶端的技术挑战。
他们试了上百种材料和工艺,开展了百余组试验和设计优化,分析了上百组试验数据,终于完成封隔器本体功能试验。
2018年,该封隔器在川深1井迎来首秀。“组装下入、坐封、验封,每一步都让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研发团队一名成员回忆,“配合酸化作业时间长达2小时38分钟,每一秒都记忆犹新。”2023年,再次升级后的测试封隔器在四川盆地仁探1井试验成功,首创全球超深小井眼全真工况试验模式,填补了国内外超高温、超高压差小尺寸测试封隔器空白。成果突破了重大装备技术瓶颈,为四川盆地9000米超深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此后,系列耐高温高压测试封隔器先后完成营山6井、仁探1井等多口深井、超深酸性气井作业,以两性离子降滤失剂、全可溶桥塞、耐高温低腐蚀胶凝酸酸液体系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自研产品陆续崭露头角、成长壮大。
技术的延伸不止于此。他们还不断攻关超深酸性气钻完井、特种作业等关键技术,持续完善提升超深酸性气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服务技术体系,在元坝气田、川西气田等超深酸性气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为元坝超深酸性大气田建设、川西气田天然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只有不适应的技术,没有动不了的资源。”该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唐世春介绍,为解决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等世界级难题,他们构建“一个整体、两个中心、三支队伍”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形成了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服务技术体系,新场—合兴场须二气藏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项目自2021年底投产以来,累计产量已达到11.4亿立方米。在深井超深井的井控、管具、钻井液等优势特色领域,他们承担了川渝地区裂缝性气藏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技术等集团公司科研课题,把川渝特殊地质施工作为优势学科,提前做好技术储备。
凭借这些技术优势,该公司成功进入中国石油西南市场,屡次刷新合川—潼南区块多项纪录,实现茅二段等气藏勘探突破,对四川盆地海相储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终见花开满园
2023年9月2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西南石油工程科研代表队带着“西南深拓”产品,在四川宜宾亮相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交流会。
“这是我们‘西南深拓’首次亮相,吸引了国内外业界关注。”带队参展的颜磊难掩兴奋,“带着‘从有到优’的追求,我们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宣传册的策划设计到展台的精心布置,从产品演示到技术交流及全程跟进服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力求展现出‘西南深拓’品牌的特色风采。”
“好的技术、好的产品会说话。”当天,展台周围有不少人咨询,大家纷纷对未来的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期待。
今年以来,该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服务经验,以及“西南深拓”产品的卓越性能,成功中标云南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公司YNH2-1工程大包项目、厄瓜多尔安第斯油田下油套管技术服务项目,顺利拿下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资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成绩背后,是西南石油工程60年在西南热土的坚守和积累,是持续创新、久久为功的投入与付出,更是携手甲方、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的精彩答卷。
“这次参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未来,我们要用‘西南深拓’引领拓展新的市场边界。”唐世春说。“西南深拓”既有对川渝三大天然气领域勘探开发技术的执着和钻研,也有对深地工程建设的前瞻和引领,面对能源发展新趋势,西南石油工程将聚焦“深地工程”建设,加速“西南深拓”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奋力向着更深油藏、更快速度、更好效益挺进。
新闻会客厅
张朝举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钻井有哪些难点,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四川盆地深部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井控风险高、安全钻井难度大,钻完井液、工具仪器等耐高温高压性能不足,井下测试与改造工艺、工作液、关键工具难以满足超深井作业需求。针对上述难点,要研发能预警地层压力、工程地质风险的技术,实时跟踪优化钻井工艺;要开展个性化异形齿PDC+耐高温大扭矩螺杆提速研究,研发耐高温钻井液体系、耐高温井下封隔器、耐高温高密度工作液,以及超深井射孔-酸化-测试联作工艺等关键技术。
问: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西南深拓”自研产品有哪些优势?
答:四川盆地有“一高、三深、五复杂”的特点,“西南深拓”有针对性地研发了降滤失剂、封堵剂、稀释剂等4类14个钻井液助剂。以这些助剂为核心,成功构建了适用于四川盆地的6项特色钻井液体系。如以两性离子降滤失剂、高密度降黏剂等为主剂的超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可耐高温220摄氏度,在高温、高压、高盐等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出色的稳定性。
针对川渝地区酸性气藏埋藏超深、压力超高、温度超高三大特征,“西南深拓”先后研发了耐高温高压差测试封隔器、安全替液阀,以及高温高压深井测试管柱力学分析软件等,为深层超深层安全高效钻完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