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油气巨头雪佛龙近日宣布将重组业务结构,将其石油、产品和天然气部门整合为上下游、中游和化学制品部门,由现任石油、产品和天然气部门执行副总裁马克·内尔松领导。
雪佛龙首席执行官迈克·沃思表示:“新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层任命旨在提高运营效率,并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雪佛龙今年1月宣布,2026年前,其自由现金流将增加60亿~80亿美元,并降低数十亿美元开支,该公司计划通过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生产项目和美国墨西哥湾近海的产量增长实现以上目标。雪佛龙预计,2026年前,墨西哥湾的石油日产量将从去年的20万桶增长到30万桶。去年8月,雪佛龙在墨西哥湾的深水油田开采出第一批石油,该油田的最高石油日产量预计可达7.5万桶。此外,雪佛龙还在筹备另外两个海上石油项目。
与此同时,雪佛龙希望通过收购美国石油生产商赫斯公司缩小与埃克森美孚之间的差距。今年1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解决了相关反垄断问题。赫斯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赫斯表示,计划以530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雪佛龙。
雪佛龙并不是第一家进行业务调整的石油巨头。
英国能源公司BP3月5日发布声明,证实将调整其业务战略,削减绿色项目支出并增加油气产量。该公司在一份题为“重启BP”的声明中指出,计划将净零转型业务的年度支出减少50亿美元,降至最多20亿美元。同时,BP表示将把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投资增加约20%,达到100亿美元。
BP首席执行官Murray Auchincloss表示,公司将重点关注“回报最高的业务以推动增长”,并且在投资可再生能源时将“非常谨慎”。他强调:“这是一次重新定位的BP,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提高长期股东价值。”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BP对五年前在时任首席执行官Bernard Looney领导下推行的计划的回调。当时,BP计划缩减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转而大力支持净零业务。
Auchincloss在发布更新后告诉投资者,公司对绿色能源转型的信心“放错了地方”,近年来“走得太远、太快”。他补充说,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在未来几十年都是必要的”。不过,他也确认,可再生能源仍然带来“重大机遇”,公司仍然希望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此次战略调整显然是为了加强投资者的支持,鉴于BP股价一直低迷。然而,该公司在周三午后交易中的股价却下跌了1.4%。市场分析认为,这一下跌可能代表投资者在最近几周因猜测该公司即将改变策略而出现上涨后的获利回吐。
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局和经济复苏缓慢的业绩压力之下,转型之路有喜有忧,有成有败,但业务“归核化”战略趋同,且均试图在传统油气业务与绿色低碳转型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以BP、壳牌、道达尔能源为代表的欧洲石油公司,前期积极发占“大能源”战略,大力布局可再生能源;而当前的经营策略则是“归核化”,即:重新聚焦油气业务,而收缩其绿色低碳和风光新能源方面的业务。原本对风光新能源就“不感冒”的北美石油公司,则对其前期实施的“传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技术”的转型路线更加坚定。加大对CCUS、生物质能和氢能等领域的投资,同时增加天然气发电业务,满足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