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能源周石油巨头齐聚休斯敦:风光无限的表象下焦虑难掩
本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化石燃料大会在休斯敦拉开帷幕,该大会也被誉为“石油界的科切拉音乐节 ”,石油巨头们在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化石燃料大会上齐聚一堂,然而风光无限的表象下却难掩焦虑。
去年,在剑桥能源周(CERAWeek)举办的休斯敦年度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化石燃料公司纷纷宣扬各自的气候计划。然而,随着特朗普的再度当选,行业氛围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能源转型已无人再提,大家转而附和起特朗普关于能源“主导地位”的论调。
今年,剑桥能源周不但不仅热闹非凡,而且空前盛况。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在周一的开幕演讲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将“会推行更多助力美国能源生产政策”。几天后,白宫前所未有地宣布撤销了一系列环境政策,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Doug Burgum)引用了特朗普的口号“钻井,宝贝,钻井”,并宣称白宫将缩减20%至30%的监管政策。
数月前,高管们还在鼓吹各自可持续发展倡议,现在却一致赞扬特朗普政府。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 (Saudi Aramco)的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Amin Nasser)表示,远离化石燃料的转型之路“注定会失败”;全球顶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 )的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则戴着印有“让能源再次伟大”的硅胶手环。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 )首席执行官瑞安·兰斯(Ryan Lance)表示,特朗普“可能拥有几十年来美国最强的能源团队”,雪佛龙首席执行官迈克·沃斯(Mike Wirth)则称赞特朗普团队人才济济。
曾被誉为行业气候领导者的英国石油公司(BP),如今也刻意与近期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承诺保持距离,转而呼吁提高美国天然气产量,而在拜登政府下,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已达历史新高。
BP的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穆雷·奥金克洛斯(Murray Auchincloss)表示,“我们在墨西哥湾地区拥有绝佳优势”。
一旦谈及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兴起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能源富足”的呼声就频繁出现。
“富足”这一主题不仅体现在会议讨论的内容上,也体现在会场设施和服务上。
入场费高达1万多美元,包含每日各式冷盘和无限畅饮的珍珠奶茶。内政部长伯格姆的演讲伴随着三道式午餐宴会。在晚间接待会和派对上,开放式酒吧的红酒供应源源不断,就像从德克萨斯附近页岩气田流出的天然气一样。(由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威廉姆斯和EQT举办的90年代主题音乐派对,被戏称为:“天然气狂欢”。)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美国能源产业现状感到满意。剑桥能源周首日天,来自美国各州数百名活动人士举行了抗议活动,成为该会议历史上的最大骚乱。
当示威者向会场进发时,他们边走边喊 “我们需要清洁空气,而不是另一个亿万富翁”,骑着马的警察将示威者包围,逮捕了八人。
总部位于休斯敦的环境正义组织成员希夫·斯里瓦斯塔瓦(Shiv Srivastava)表示,“今年剑桥能源周的确需要这样的抗议,看看这个行业在特朗普领导下都做了什么”。
然而,会场内虚张声势,有人为特朗普执政下的能源行业发展忧心忡忡。有人指出,特朗普的威胁性关税威胁使营商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也使燃料价格前景不再明朗。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 )总裁抱怨美国的立场在不同政府之间 “摇摆不定”,而其他人则表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或将面临司法挑战,届时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保守派政策研究员亚当(Adam J White )在12日的圆桌会议上表示,“监管的不确定性可能比过度监管还糟糕”。
即使特朗普的最忠诚拥趸也在呼吁稳定。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公司首席执行官维基·霍卢布(Vicki Hollub),曾给特朗普捐赠数十万美元。如今他抱怨碳捕集的税收优惠政策变数太大,且公众对此事争议过多。该激励措施源自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而特朗普已承诺要废除此法案。
赞助特朗普就职基金的雪佛龙高层们也表示担忧。虽然雪佛龙首席执行官威尔斯(Wirth)对特朗普政府大加赞赏,但当被问及希望看到何种政策出台时,他直截了当道:“持久性。”
威尔斯表示,“从一个极端倒向另一个极端并不是正确的政策制定方法”,他建议将行政命令变为立法。据报道,剑桥能源周前,该公司高层在一次私人会议上已向政府官员表达了这个观点。
其他人则担忧,特朗普鼓吹油气增产会压低价格,从而限制利润。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在会上表示,能源行业有信心通过创新摆脱当前困境。然而作为特朗普主要金主的亿万富翁哈罗德·哈姆(Harold Hamm),却反对这一观点。
哈罗德对媒体表示,当油价降到50美元时,石油公司就无法盈利,因为低于这个价格时,开采石油将变得不再经济可行。
尽管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剑桥能源周明确了一点:美国不会遏制化石燃料生产。顶级气候专家长期以来持有一种观点:遏制化石燃料生产关系全局,因为如果无所作为,将会导致气候崩溃。赖特表示全球变暖只是现代化的“副作用”,而伯古姆则呼吁“应将我们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产”。
鲁特格斯大学媒体与气候专家梅丽莎·阿隆齐克(Melissa Aronczyk)表示,如此态度必将带来气候恶果。
政府很快就会明白“主宰”环境是不可能的,美国公众也会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