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声明称,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此外,特朗普将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所有其他国家将继续遵守原有的10%关税基准。声明还称,特朗普拥有“修改权限”,可以视情况提高或者降低关税。
并不对等
根据白宫文件,亚洲主要出口国家基本上都是25%以上。其中,中国将被加征34%关税,越南将被加征46%关税。其他被加征较高关税的国家还包括日本(24%)、韩国(25%)、印度(26%)、泰国(36%)、柬埔寨(49%)、莱索托(50%)。
声明表示,一些商品将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其中包括已经受第232条关税约束的钢铝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可能受未来第232条关税约束的商品以及美国没有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矿物。此外,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也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
声明还表示,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商品将继续获得豁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特朗所谓的“对等关税”?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关税。实际上美国公布的其他经济体对美关税税率显示,这并非真正的关税税率,而是简单根据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占美国对该经济体进口的比重来测算的。
能源买家决然离场
休斯敦能源交易中心的电子屏上,亨利港天然气期货价格暴跌23%,创页岩气革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钱尼尔能源的库存监控系统显示,原本发往中国的17船LNG在太平洋上紧急转向,导致墨西哥湾出口终端库存暴增189%。"我们的储气设施将在54天后饱和,但银行不会再给喘息时间。"该公司CEO在内部会议上的哽咽录音,成为压垮美国能源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仅如此,在资本市场,雪佛龙单日市值蒸发180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烧毁3.3架F-35战机。
这场博弈的背后,或许是全球能源格局的重新洗牌。美国曾希望通过LNG捆绑中国,结果中国迅速转向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形成了新的供应链。2024年11月21日,中国与卡塔尔共同签署了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400万吨LNG,协议时间长达27年;2025年3月17日,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与中国华润燃气签下了长达15年的合作协议,约定每年供应60万吨LNG,合同从2027年开始执行……与此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突破300亿立方米,中缅原油管道输送能力提升至2200万吨/年,中国能源安全的"动脉网络"日益强健。
欧洲买家虽然短期受惠于低价转卖的美国LNG,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使美国高碳排放的页岩气逐渐失去竞争力。但有些国家的态度也值得人玩味。越南连夜将美国进口汽车关税从35%砍到15%,日本悄悄放宽了对美牛肉检疫标准,印度则承诺采购50亿美元美国页岩气。
这些“投降派”行为背后,是产业链深度嵌套的无奈,越南电子产业60%的零部件来自中美,日本汽车厂在田纳西州雇佣着12万工人。
尽管特朗普声称加征关税将有助于为美国政府带来收入,并振兴美国制造业,但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警告说,这些关税措施将推高价格,损害美国消费者和美国企业利益,扰乱全球贸易,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此前,已有多个美国贸易伙伴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予以回应。 如此凶狠加征关税为何?
一是通过“对等关税”的极限施压谋求谈判获利。
通过加强关税压力,让其他国家感觉到疼,从而主动找美国谈判。
比如加拿大和墨西哥有可能找美国谈判,抓紧重启《北美自贸协定》(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时重新签署了《美加墨贸易协定》),2026年《美加墨贸易协定》面临重新谈判和签署。
二是收钱来解决美国财政和贸易赤字。
不管怎么计算,也很难算出如此高的关税,但是美国就定义这是“对等关税”,其目的实质上是为了收钱,以填补巨大的债务窟窿。 美国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海外关税局,专司收钱,来解决美国高企的财政赤字,平衡美国与100多个国家间的巨额贸易赤字,以及弥补已超过36万亿美元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
三是试图解构和重构全球贸易金融秩序。
现在美国已经不满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的近岸化、友岸化,而是要实现本地化,也就是实现制造业回流,迫使跨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来解决“铁锈地带”就业问题。
虽然制造业回流也是前几任总统所“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因为美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制造业回流始终无法实现,而特朗普寄希望于通过“对等关税”迫使海外企业到美国进行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