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遭遇七级沙尘暴袭击,但“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生产指挥中心的干部员工脸上却难掩喜色。上半年,这里的油气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连续五年年均增长50万吨的佳绩,商业开发近十年累产油气当量突破1460万吨。7月29日,管理“深地一号”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厂被中国石化授予“红旗采油厂”称号。
作为落实国家“深海、深地、深空”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石化“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基地被业内外誉为“深地一号”。中国石化独立董事调研组称赞其为“沙漠里的顺北样本,值得在系统内外推广”。
从“开发禁区”到“深地丰碑”
从2014年顺北1井突破7500米“死亡线”,再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1460万吨,“深地一号”十年磨一剑,成为西北油田继沙参二井、塔河油田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
当2014年顺北第一口探井——顺北1井在地下超深层7500多米发现油气藏时,业界称之为“难以置信的奇迹”。此前,国内从未在这样的深度而且是全新的断控体构造中发现油气藏。
2022年,国内首个“深地工程”油气项目被业内外誉为“深地一号”。从此,这一品牌就成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座丰碑。
“顺北,我来了!”带着仰慕之情,技术员魏鹏飞2023年毅然选择调到了位于沙漠腹地的顺北油气田,专攻超高温、超高压修井难题。2024年,魏鹏飞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液压震击系统在历经87天7次失败后终获成功,使SHB5-1X井日产油量飙升至63吨,增幅达320%,并荣获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
回顾过去,顺北断控体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堪称世界级难题,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难点接踵而至。西北油田采油四厂量身定制了“产学研用”一体化攻关体系,联合中国石化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两大院、工程公司及中国石油大学等顶尖地质、工程单位,组建了一支包括勘探、地质、工程、开发、生产等多学科专家在内的一体化攻关团队。
攻坚团队经过147次建模迭代,成功对地下油气藏三维模型实现了“显微级”刻画,辅以他们首创的“动静结合剩余油描述技术”,让8000米以深的地下混沌世界变成了一幅妙到毫厘的千里江山图,实现了可视化高效开发。
面对超深层开发中储层渗透率低如“压实面粉”、套管变形似“血管栓塞”、气窜水侵若“气血失调”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团队创新构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542”高效开发体系,先后攻克12项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了顺北一区连续5年稳产41万吨,成为中国超深层勘探开发领域的新标杆。
从“探索前行”到“油公司典范”
“用工少、机制优、效益好”九字方针,生动诠释了“深地一号”品牌的管理精髓。西北油田采油四厂在油公司模式上持续升级,使顺北油气田近四年的人均利润、人均产量等4项核心指标蝉联中国石化集团上游企业榜首,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行业标杆。
2016年,顺北油气项目部成立之初,条件异常艰苦。采油四厂综合科科长梁静献和20余名先锋队员坚持新区新模式,确立了“项目化+专业化+市场化”三位一体的改革方向,在荒漠中扎下了改革的根基。
2019年,该厂创新破解了传统采油厂的两大顽疾:通过构建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技术支持“四大中心”的扁平化组织架构,解决了层级多、审批慢的层间矛盾;通过专业整合和流程再造,消除了部门壁垒形成的层内梗阻。这一改革使劳动效率较传统采油厂提升36%,管理成本下降25%。
2021年的组织再造推动改革实现蜕变。立足油藏经营管理主体责任落实,通过创新构建业主主导、专业支撑、战略协同“三位一体”,平台化、扁平化、市场化、智能化“四化融合”的现代油公司模式,实现了以生产指挥中心为中枢、厂直管班站的革命性变革。
“异常处置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47分钟,效率提升近5倍。”顺北“尖刀班”班长刘守朝赞道。该班组管理的4号带于2022年荣获中国石化“少井高产示范区”称号,单班组年产规模相当于一个中型油田。
“我们要以国际一流为标杆,始终锚定‘最具价值创造现代采油厂’目标,探索现代油公司模式下‘用工少、机制优、效益好’的新型采油厂发展之路。”该厂党委书记罗荣这样阐释发展理念。
从“信息荒漠”到“智能高地”
从生命禁区的荒漠到“向数据要石油”,智能化建设让这片“信息荒漠”升华为“智能高地”,使油田开发质效倍增,开创了我国超深层油气田智能化开发的先河。
2021年顺北“一字号”工程——顺北油田联合站率先实施了中国石化提出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五化”建设模式,当年投产就成为中国石化首座国产数字化联合站,并入选2022年度中国品牌创新案例。如今,这里已成为访客必去的“打卡”地标。
2022年建成投产的顺北油田联合站二列天然气处理装置是智能化处理站库,年处理天然气能力10亿立方米,将顺北油气田打造成了油气并举的智能化油气田。
该厂信息自动化岗主管何莉莉是主动请缨来顺北奋斗的女技术员。2019年初次踏入顺北时,这里满目苍凉,但她秉承“清零”思维,带领团队将顺北从“信息荒漠”打造成了“智能高地”,使这里华丽蜕变为全流程数字化油田。
2022年3月,由158公里光缆、47座基站和北斗系统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传输网络全面建成,让200公里外的油井参数能够实时显示。这条“数字高速路”不仅实现了顺北指挥中心片区的“三网覆盖”,更使顺北联合站成为中国石化首座国产化数字孪生工厂,用工较传统站库锐减54%。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智能化建设,使顺北油气田实现了百人团队高效管理三百万吨产能的中国石化标杆级目标。”该厂厂长刘耀宇指着一组组生产数据实时更新的生产指挥系统说:“现在我们已从‘路上跑、对讲喊、有人守’转变为‘随时看、一键控、自动调’。未来,我们要让数据‘说话’,向数字要石油。”
文/中国石化西北油田 张俊 王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