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做专业的油气咨询服务商

专注于石油行业领域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资讯详情
邹才能:做强新兴产业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8月19日•新闻资讯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体现在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战略引领、重大任务布局三方面

能源人的三大责任就是确保国家三个安全,即能源的保供安全、能源的应急安全、环保的气候安全

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强化油气产业与CCUS、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协同融合发展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培育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核心阵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布局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基于长期研究与实践观察,我就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四点认识和建议。

一是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意义重大,全球政界商界学界反响热烈。我认为其核心特征体现在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战略引领、重大任务布局三方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明确了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发展方向,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

二是关于中国石油在新质生产力实践方面的认识。中国石油在布局新质生产力方面已走在央企前列。中国石油成立的“双碳三新”领导小组,本质上是对新质生产力的超前布局。具体体现为三个“超前到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超前到位、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超前到位、未来产业布局发展超前到位,展现了中国石油作为能源央企排头兵的担当与前瞻性。

三是关于中国石油上游发展“三大革命”的认识。第一,非常规革命。中国石油是我国纳米级储层非常规油气革命中的引领者与贡献者。我国非常规油气发展以2010年中国石油四川盆地页岩气威201井发现井为标志,短短15年间,我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油气总产量中的占比已从最初的2.4%跃升至27%,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产量已占总产量的31%。基于现有发展态势和技术突破预期,我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比有望很快突破50%大关,非常规油气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角。第二,深地革命。中国石油是全球万米级超深层领域革命的引领者与实践者。深地塔科1井胜利完钻、深地川科1井顺利钻进,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向超深层进军的整体技术能力,将对全球油气上游勘探开发向超深层进军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新能源革命。中国石油是油气与CCUS、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革命的引领者与推动者,为全球油气工业的转型提供了“中国石油方案”和发展模式。这一战略布局的意义和影响,在当前或许尚未完全显现,但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深入推进,在未来20至30年的发展实践中将得到充分验证,中国石油将为全球油气工业转型提供“中国石油模式”。

四是关于能源人的“三大责任”的认识。能源人的“三大责任”就是确保国家三个安全,即能源的保供安全、能源的应急安全、环保的气候安全。中国石油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铁军”,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时代重任。我们石油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国内石油年产量维持在2亿吨以上,这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底线。

当前,我们在国内新能源业务发展、海外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和弱项,须在未来15至20年进行攻关,以期实现全方位的突破,建议强化“四种能力”提升与建设。

一是提升非常规油气全产业链效益建设能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煤岩气企业,成为煤岩气规模效益的引领者、理论技术的示范者、标准规范的主导者;加大页岩/煤岩地下原位转化技术攻关与试验,推动非常规油气产量实现质的飞跃、有效益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能力。仿照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模式,在重点盆地建设大型绿电、绿氢、绿热等基地,推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三是全力提升深水作业能力。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将从陆上向深海转移,要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为导向,聚全集团之智、举全集团之力,实施深水油气开发能力建设专项工程,力争通过15至20年的持续攻关,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水作业能力体系,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

四是创新培育多能融合协同发展能力。中国石油正处于融合发展、转型发展、长青发展的关键期,需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强化油气产业与CCUS、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协同融合发展,推动技术、人才、管理全面升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转型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电子情报信息
  • 《石化科技周刊/报》
  • 《石油公司周刊/报》
  • 《石油要闻周刊/报》
  • 《石油科技周刊/报》
  • 《天然气市场周报》
  • 《油气管网观察》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石油周刊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   企业展厅   |   油价信息   |   展会信息   |   投稿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电话:010-63822758
E-mail:jd@cpptn.com.cn

扫描进入手机站

(c)2007-2025 cppt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