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做专业的油气咨询服务商

专注于石油行业领域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资讯详情
重构“CT片”盘活8000米深层油气
2025年11月20日•新闻资讯

11月10日,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专家陈胜红经5天应用对比分析发现,通过角度域散射波融合重构技术重构顺北5号断裂带地震老数据形成的“CT 片”,与新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的成像结果,在多口开发井奥陶系缝洞体上呈现一致明显地震响应特征,再次印证该重构方法提高缝洞体识别精度的可行性。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埋深超过8000米,大量油气聚集在溶洞、裂缝和高陡断裂里。传统反射波成像方法更适用于大套地毯式发育的地层和60米尺度大小的溶洞,不太适用于20米尺度大小的缝洞目标,其结果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完全隐藏,导致油藏开发人员不易部署井位,错失发现高产井的机会。

如何让若隐若现的小溶洞成像变得像大溶洞一样又亮又清晰,一直是物探院西部攻关团队的重要研究方向。团队成员闫艳琴萌生一想法——在以往被当作噪声滤掉的散射波中或许能发现可利用的信号。带着这一思路,2020年,团队持续调整参数、优化算法,为成像数据增加两道滤波门槛,最终形成一套散射波成像方法——角度域散射波融合重构技术,成功提取超深层地下溶洞的“影子”,把干扰噪声变成有效信号,让目标成像清晰度提高了30%,在散射波成像剖面上绘制出大大小小的溶洞。

新问题随之而来:散射波成像剖面仅有溶洞反射,无法确定其在反射波剖面上的位置,需为散射波配张地图实现准确定位。对此,团队成员李晶晶提出,将散射波与反射波成像融合重构。2021年,团队将这一方法应用于10年前采集的老地震数据后,获得了高信噪比、高清晰度的地震数据,有效支撑西北油田成功部署顺北801X、顺北802X、顺北8X等一批高产井。这一举措在未增加野外采集成本的情况下,仅通过重处理地震老资料,就让油田打出了多口高产井。“许多若隐若现的溶洞反射都能看清了,利用散射波拍出来的‘CT片子’,让地震老数据焕发了新生。”团队成员王来源说。

随后几年,团队对该技术进行了迭代和系统总结,采用三步法策略,先通过地震倾角道集将两套波场分离,给反射波、散射波拆包;再用自适应中值滤波和曲波去噪,增强散射特征;最后结合地质模型自适应算法,把增强后的散射波嵌入反射波场背景,实现“骨架+细节”双清晰。经过调整,这套新算法整体计算量增加不到5%,无须高性能超算集群,普通服务器即可运行,能快速高效让溶洞轮廓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目前,角度域散射波融合重构技术已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团队正测试将地震散射波信息与电磁数据、井中微震等数据联合反演,以形成更强约束条件,进一步降低物探资料多解性。未来,他们还有望将该技术集成到随钻地震系统中,实现钻头前方复杂地质目标的实时预测和预警,达成智能化钻井导向目的。

电子情报信息
  • 《石化科技周刊/报》
  • 《石油公司周刊/报》
  • 《石油要闻周刊/报》
  • 《石油科技周刊/报》
  • 《天然气市场周报》
  • 《油气管网观察》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石油周刊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   企业展厅   |   油价信息   |   展会信息   |   投稿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电话:010-63822758
E-mail:jd@cpptn.com.cn

扫描进入手机站

(c)2007-2025 cppt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