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中国油品消费达峰,石油需求步入弱增长期。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7%,燃油车时代加速终结;炼油业转向“减油增化”,芳烃需求成新增长点。未来炼化厂将变身材料实验室,高效生产碳纤维等高端产品的企业将胜出。
2024年,中国油品消费已达峰值,预示着未来石油消费将步入弱增长平台期。
变化不仅标志着周期性波动的终结,更是炼油行业面临的转型关键期,象征着石油消费需求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01
原油需求平稳下滑
随着汽油、柴油等传统燃料需求逐渐缩减,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国际油价亦面临调整,OPEC减产意愿减弱及亚非拉低成本油田增产,预示着国际油价或呈现震荡下行趋势,60美元/桶的边际成本可能成为常态,依赖油价波动盈利的时代或将终结。
02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47%,预计2025年将达到55%。
燃油车保有量在2023年已触及天花板,这一趋势如同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型,不可逆转。
电动和燃气重卡渗透率预计2025年分别达20%和35%以上,进一步加速柴油需求的下滑。
03
航煤与船运燃料转型
尽管航空客流恢复将带动航煤消费增长,但增速预计仅为3%-5%。船运燃料正逐步转向LNG和甲醇,其中LNG的应用有效降低成本。
然而,含有苯环结构的芳烃产品因缺乏完美替代方案,未来几年需求将持续增长,成为“减油增化”的核心推动力。
04
炼油产能调整与转型
2024年中国炼油产能约9.7亿吨,大量200万吨以下的小炼厂正在被淘汰。
减油增化、副产品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成为转型重点,包括煤制烯烃、丙烷脱氢等路线的兴起,以及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年均增长7%-8%),均带来新的机遇。
05
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渗透
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渗透与煤制烯烃产能的集中释放,共同压缩了传统油头炼化的生存空间。
未来的炼化厂将不再是传统的能源工厂,而是精密的材料实验室,那些能够高效利用原油资源,生产碳纤维、高端塑料等产品的企业,将在转型中占据优势地位。
对于炼化行业而言,这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为复杂的智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