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price网 10月8日报道】航上油轮载油量已升至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市场上石油过剩且未被消耗,因而引发油市担忧。这是彭博社本周援引Votexa数据得出的信息。然而,中国释放的信号却有所不同:该国正在大规模建造更多储油罐以增加库存。
彭博社援引Vortexa的数据显示,目前有12亿桶原油在海运途中。彭博社分析师亚历克斯·朗利(Alex Longley)指出,这是在途油量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值,主要产油国增产是主要原因。但石油在海上运输并不等同于因陆地仓储空间不足而进行的海上囤油。事实上,这12亿桶原油的数据并不包含海上浮仓储油。朗利表示,若计入浮仓储油,海上原油总量将更为庞大——达到2020年以来的最高峰值。
这一局面令原油多头感到不安,对生产商亦非佳音。当前状况表明,海上大部分石油仍处于寻找买家的流转状态,而非交易达成后的定向运输。这种现象最终反映出:石油需求已远低于供应水平。
然而,朗利在同一篇文章中指出:“今年以来,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大部分份额实际上已被中国吸收,该国自2025年初便持续购入原油。”据路透社本周报道,中国国有能源巨头将于今明两年内新建11个原油储备基地。
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自年初以来一直以接近100万桶/日的速度持续增加战略储备。追踪中国原油进口与炼油量差值以研判需求的分析师指出,实际上,即便国内需求不足,战略储备行为仍在推高进口量。这些动态引出一个问题:当全球供应即将更加充裕、油价势必进一步下探之际,中国为何反其道而行?
答案或许在于中国深谙石油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产能趋势难以预测。当前油价低迷主要归因于美国页岩油增产与欧佩克+减产措施的撤销。但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正在放缓,这在油价下跌时期是常见现象。
再看欧佩克+及其剩余产能:几年前,该组织持有的剩余产能还被视作保障供应安全的压舱石——若原油供应趋紧,欧佩克+随时可启动这些产能。路透社在另一篇最新报道中指出,经过近三年产量限制后,欧佩克+恢复增产正持续消耗其剩余产能——若需求激增,该组织将无法像以往那样有力应对。该社能源评论员罗恩·布索(Ron Bousso)撰文称,欧佩克+的实际增产幅度一再未能达到既定目标。一旦市场出现强劲需求,这恐将引发担忧,因为事实表明剩余产能可能不及预期水平。
下一篇:太阳能已成全球最经济能源